我国煤企自动化水平低 专家:转变生产模式刻不容缓
信息来源:coaoo.com 时间: 2014-05-29 浏览次数:260
当前,煤炭工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采煤国家行列的重要机遇期。自从2002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14.55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36.5亿吨。
伴随着行业和企业的高速发展,煤炭行业粗放发展造成的产能建设超前、资源扰动比率偏高等弊端开始集中显现。5月24日,在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煤炭行业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上,有行业内人士表示,转变煤炭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关乎煤炭行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
我国煤炭企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确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与先进国家相比,煤田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多,资源开发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亟待提高,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煤炭行业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保持在62%和55%左右。数据还显示,2012年,美国年产约10亿吨煤炭,产业工人约10万人,我国年产36.5亿吨煤炭,产业工人约525万人,产量为美国的3.6倍,产业工人却未美国的50倍。
对此,中国煤炭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峰表示,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之所以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众多的煤炭企业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企业用工多,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
他介绍,信息革命以来,发达国家煤炭企业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不断探索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应用模式和管理方法,目前发达国家的产煤百万吨死亡率大致在0.02到0.03之间。我国煤炭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紧跟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通过综合自动化项目建设和改造、安全监测和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等手段,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还极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红柳林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可实现无人操作
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度融合,2012年6月和2013年2月,国务院相继出台《国务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也提出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并于2013年启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同时,国家也对智能矿山和关键技术研究给予了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863计划“数字矿山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还启动了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项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红柳林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就是其中一个示范项目,据了解,其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是国内采高最高、装机功率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工作面,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吨。
据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红柳林煤矿负责人介绍,工作面所采用的自动控制技术来源于国家智能制造发展专项《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的研究成果。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融合了采煤机智能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运输系统煤流负荷平衡、智能集成供液、三维虚拟现实、工作面视频监控、远程遥控、“一键”启停等等多项高新技术,实现了正常连续生产过程中采场无人操作,工作面作业人员由14人减至5人。该项目科研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自动化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