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通讯员 姜灿 刚察报道
传统式游牧,粗放式养殖,逐水草而居,这是青海省刚察县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如果转变为半自动化、自动化养殖,集约式管理,定居式兴牧,当地牧民能接受吗?能适应吗?聊城援青干部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刚察县是青海省一个畜牧大县,现有可利用草场940多万亩,经营藏羊、牦牛等牲畜103万头,但算不上畜牧强县,畜牧养殖基本还处于散养阶段。逐水草而居,四季轮转放牧。这种传统的游牧式养殖方式在当地已根深蒂固,从长远来看会制约畜牧产业高效发展。
实现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谋求转型。自对口援建刚察县以来,聊城援青工作队深入调研,研究提出刚察县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工程,结合聊城畜牧产业自身优势,积极争取省级资金700万元,在察拉村建设一座藏羊半自动化规模养殖基地。
6月18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察拉村藏羊规模养殖基地。据介绍,该基地2019年开工,2020年建成,是刚察县首座半自动规模化养殖基地,甚至在青海省都处于领先水平。一期共引进藏羊800只,预计今年9月底可陆续出栏。
走进养殖基地,棚舍里一只只长势喜人的羊儿竞相逐食,牧民忙得不可开交。由于是半自动化养殖,基地内6座棚舍只需5名牧民照料打理就已经足够。羊群从草原搬进养殖基地,告别了四处游走的放牧方式,牧民有过顾虑吗?他们能适应吗?
周太本是刚察县察拉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民,世世代代都以放牧为生。对规模化舍饲养殖,周太本起初心里也犯嘀咕。“可行吗?放牧都习惯了?挣钱吗?”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大胆尝试。事实证明,这种高效的养殖模式很奏效。
周太本说,从目前羊群长势来看,今年九月份就可以陆续出栏,按照传统的放牧方式,至少需要八到九个月。采用半自动化养殖,效率可以提高了一倍多,不仅改变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流浪式”生活,而且现在,牧民定居在家就能达到更好的养殖效果。
据聊城援青干部、刚察县住建局副局长苏海敬介绍,察拉村藏羊规模养殖基地是一个“示范引领”型畜牧养殖项目,基地配备自动撒料车、自动药浴喷淋系统、恒温饮水系统等全自动及半自动设备,可以说在青海省都处于前列。
苏海敬说,虽然告别了草场养殖,但藏羊的肉质并不会打折扣,反而会比草场养殖出栏的营养价值更高,因为饲料的营养配比可以保障。“首批引入的800只羊,按照正常市场行情,周期年收益可达40万元。”
察拉村藏羊规模养殖基地,只是聊城援青管理组推动刚察农牧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苏海敬介绍,在项目建设方面,聊城援青工作组还将继续建设哈尔盖镇果洛藏秀麻村、伊克乌兰乡角什科贡麻村生态畜牧集中养殖示范基地和沙柳河镇尕曲村乡村振兴示范点。
在技术支持方面,将协调聊城科研院所对刚察县进行为期三年的畜牧、农业技术帮扶,刚察10名畜牧兽医人员赴聊免费参加集中培训,捐赠刚察县价值10万元的农牧产品检测设备,捐赠价值60万元的黄腐酸有机肥100吨,实施农作物增施有机肥农业增收试验项目。
招商引资方面,引进聊城客商投资1300万元与刚察县企业合作建设东阿黑毛驴养殖基地,这是山东援青以来落地刚察的第一个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协调北京金牌昊天集团在青设立6家高档牛羊饲料销售中心,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当地饲料市场加快发展,带动创业就业20多人。
聊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刚察县委副书记刘志刚表示,刚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产业发展优势,接下来,聊城援青工作队将进一步提升思路、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为刚察县农牧产业发展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助推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打造高原上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责编:杨 霄
审核:朱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