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运输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我的岗位在一线”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砥砺奋进、奋勇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此次亮相见面会的5位交通运输领域基层党员代表,其中有一位是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他先后主持完成了港口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37项。
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今年61岁的张连钢,长期从事港口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在港口起重设备自动控制、电气传动以及港口智能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说起自己的团队,带头人张连钢介绍,“连钢创新团队”是专门从事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集成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专业团队,目前有核心成员26人,平均年龄34岁。
据悉,张连钢所带领的“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时间就完成国外码头8至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5G智慧码头。
“我们用三年半的时间,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效率最快的全自动化码头。”张连钢说,港口是船舶装卸作业的区域节点,以往的都是人工进行船舶货物的装卸,这种作业存在劳动强度大、现场安全风险高、作业环境恶劣的问题。
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港口在不断地向更先进、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码头就是港口未来发展的方向。自动化码头把整个港口的装卸作业全部实现无人化,从船舶装卸作业到货物在堆场的堆码,以及社会车辆来取送货物,整个作业过程都实现无人化。
张连钢说,跟传统的人工码头相比,自动化码头的作业效率更高,大约比人工码头高30%。作业的质量也更高,自动化码头的货损货差率可以实现0的水平,在作业的稳定性上,比人工码头也要高,可以保证船舶按时到达、按时完船。
中国港口有多牛?
很多经营指标数据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对于中国港口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张连钢有深切感触。他介绍,自己1983年大学毕业,分到青岛港工作。那时候,港口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力来进行。
“中国港口经历了从人力到机械化、到电气化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张连钢举例,1983年,码头停靠一条5万吨级的化肥船,大约需要200多个装卸工,分4班昼夜装卸,8至10天才能完工。但现在的自动化码头,同样一条船大约需要6至7小时便能完工,综合作业能力大约提高了30倍。
张连钢说,中国港口这些年的变化,让作为港口人的他感到特别自豪、充实。“我们从一个弱小落后的行业,如今走到世界前列,在很多经营指标数据上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张连钢还提到,港口的工作环境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如青岛港2020年完成了6亿吨货物吞吐量,这些货物里没有1吨是通过人力完成的装卸。码头工人都是在远程控制中心,通过鼠标来完成装卸作业的。原来码头要1200多人工,现在的自动化码头,只要200多人从事软件开发、设备维护、日常管理等。
下一步,要在智能化方面加强工作,把程序化的智能转成将来“自学习”的智能。将来港口码头可以根据生产的情况,自己能做出方案设计。
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