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物勃发。4月29日,在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在进行“矿石香港”轮卸船作业。这个全球首座专业化干散货全自动码头今年已接卸5艘40万吨级矿石船舶。
在作业现场,橙红色卸船机灵巧地摆动着“机械爪”,将铝矾土源源不断地抓取出舱,配合飞速转动的皮带,以及与之遥相呼应的堆取料机及装车机,卸货、装车,整套流程精准运行,整个码头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
当卸船接近尾声时,一个像“扫地机器人”一样的小型设备进入了船舱内部的监控画面。在智能货跺信息扫描、智能路径规划等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该设备精准感应出舱内各个角落残留的铝矾土,扒料—传送—布料,整套流程一气呵成,不一会就将角落中的铝矾土归集到舱口。
“这是我们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智能履带式船舱清舱机’,以前清理船舱需要驾驶挖掘机人工清理,现在就没有‘机械对人’操作的安全隐患了。”山东港口烟台港矿石公司副总经理于新国指着工作室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
曾几何时,矿石船舶接卸全程需要手动操作,工人在现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眼都不敢眨。现在,几名工作人员在远程控制中心便可通过屏幕监管着远在几千米外的作业设备,完成船舶从码头装卸、混配、转运各环节的作业。而在这些“黑科技”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始终勇往直前、实干笃行的队伍——山东港口烟台港矿石公司“于新国创新工作室”团队。
走进工作室,墙上挂着的年度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推进表首先映入眼帘,项目以“月”为单位倒排节点、挂图作战。“除了这7个大项目,我们还有若干小项目正在推进,不少已经初现雏形。项目投用后,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程度又能高出一截。”于新国介绍。
在这个誓将干散货码头的全自动“大脑”贴上“国”字标签的于新国创新工作室里,都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轻人。这个充满激情活力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坚持实践,创新成果屡屡涌现——先后捧回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港口协会科技成果奖7项等奖项荣誉,拥有专利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专利“一种智能履带式船舱清舱机”填补了行业空白。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干散货专业化码头自动化作业的创新突破,使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火车平均在港停时压缩20.8%。同时,通过自动化升级,人员作业本质安全进一步提高,有效助推港口节能减排和节支降耗,较传统码头能耗降低10%,年成本可压减4300余万元。
“未来,我们将持续与‘于新国创新工作室’这类创新团体保持有效沟通,优化企业的审批业务,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给予港口企业最大的支持与帮助,为企业的创新、安全、高效生产保驾护航。”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编:闫奇琪
通讯员:谢永军 周洁 王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