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网 - 自动化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自动化要闻 | 企业新闻 | 产品新闻 | 产业视点 | 企业专题 | 会议快报 | 故障维修 | 行业专题 | 技术专题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新闻 > 苹果代工自动化提速 将压缩五成人力?业内人士回应
3.biz | 商业搜索

苹果代工自动化提速 将压缩五成人力?业内人士回应

信息来源:coaoo.com   时间: 2024-08-08  浏览次数:1291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近日外媒的一则报道,再次引发苹果代工自动化将大规模压缩人力成本的关注讨论。

硅谷付费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称,苹果公司为了避免2022年富士康的停产风波,近年来不遗余力地推动工厂自动化部署,已要求代工厂在未来几年将iPhone组装线的人力减少50%。

中国作为iPhone组装主要的生产地区,组装产线上如果大幅减少人力无疑将对中国的劳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而对于The Information的报道,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认同是富士康停产风波让苹果一头扎进了iPhone生产自动化的进程,苹果一直在推行自动化生产。而截至发稿,苹果方面未就相关问题向本报记者作出回复。

报道称,苹果公司一直都有计划尝试iPhone组装自动化项目,此前因为成本过高而搁置。而富士康的停产风波让苹果公司下定决心推行自动化项目,苹果iPhone 15系列就实现“大量”自动化,但由于生产的复杂性,自动化仍给苹果带来了挑战。报道指出,“缺陷率较高”是当前iPhone组装自动化项目存在的最大问题,导致苹果不得不取消iPhone 16系列的部分自动化流程。三位在苹果供应链工作的人士透露,今年苹果继续专注于和推广自动化技术,并使用机器人将iPhone的按键、接收器、扬声器和主逻辑板安装到手机中。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林科宇)认为:“该信息失真,过度关联自动化目标和工厂人工调整。”Ivan Lam对记者表示,The Information的报道将苹果自动化目标、工业4.0趋势与工厂人工调整强关联,忽略了园区管理的复杂性和苹果长期以来的工厂全球化、生产自动化愿景。

劳务行业资深人士李先生亦对记者表示,富士康每年都在进行自动化,iPhone组装线的人力减少与苹果自动化有很大关系,但减少50%的比例有些夸张。

苹果iPhone代工的份额方面,富士康占大头,和硕次之,近年来,立讯精密开始进一步提升其在iPhone代工中的比重。

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商,富士康早年就在自动化产线方面迈出多步,比如“关灯工厂”“机器换人”建设。富士康披露的信息显示,工业富联济源园区各车间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其中,在A03和A05车间内,近500台设备正常运转,却只有40余名生产技术员穿梭于各机台之间,巡查维护。富士康位于江苏昆山工厂的员工数量就因为这一自动化项目的启动而从11万人缩减到了后来的5万人的行动。

在Ivan Lam看来,富士康一直都在逐步推进生产自动化,但并非所有产线都能一步到位完成升级换代,自动化都是每个工序的拆解并逐步升级。

Ivan Lam表示,从iPhone 12、iPhone 13开始,其基础版模块化程度高,各个大模组组件在中国完成生产,再运送至全球工厂进行简单组装,这种设计趋势很大程度已经减少生产工序,降低生产难度,提升了良率;同时也方便了在中国工厂的自动化比例提升,也便于制造业能力处于初步阶段的印度的本土生产落地。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刘宗长近日亦回应:“富士康内部仅自动化团队就有超过3000人,每年在整线自动化集成上的投资超过80亿元人民币。”

再比如,和硕科技、立讯精密与苹果在精密制造和自动化方面也有成果,和硕科技早年就对上海工厂启用自动化生产线,5万工人中的部分生产线只需20人。

立讯精密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来春2023年曾表示,立讯精密拥有一支4000人的中央自动化团队来满足客户在精密零部件、模组和系统组装等不同产品方面对于自动化的需求。立讯精密部署了数以万计的精密自动化设备、工具来帮助iPhone、Apple Watch、AirPods和Apple Vision Pro等苹果产品实现了高质量的生产制造。从iPhone的高精度组装,Apple Watch的自动光学检测到产品自动包装和自动装卸的智能仓库,立讯精密正在积极利用智能制造的潜力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

而据苹果年度供应链报告,其制造合作伙伴全职员工总数从2022年的160万人下降至2023年的140万人。

苹果认为,自动化虽然初期投入大,但从长远来看,可以大幅减少普通人力需求,实现全天候作业,理论上能够降低iPhone和其他产品的生产成本。

“苹果对供应链成本控制严格,组装环节调整对iPhone生产成本影响有限,主要成本调整可能来自芯片这些器件。”在Ivan Lam看来,自动化追求的是成本收益、供应能力和质量的综合提升,短期内效益可能并不明显,但长期来看效率提升将带来显著收益,自动化代表着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所有手机厂商都在优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

在李先生看来,原来富士康大概每年5%的比例实现机器替代人,对用工的减少会有一定影响,不过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影响,富士康和和硕加大在印度地区投资,对国内的自动化改造力度可能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大了。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张国刚)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自动化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