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宽敞、一尘不染的车间里,11条生产线马力全开。阳春三月,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产值已超过2亿元,实现“开门红”。该企业“上紧发条”“拉满弓”冲刺的秘诀是自动化生产改革。
“今年一开年我们就根据市场需求,争分夺秒赶进度、忙生产,冲刺首季开门红’。前两个月,我们的产值达到1.6亿元。”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张乾友说。
神奇药业成立于2002年2月,是一家集研制、生产、销售中成药和化学药为一体的具有多类别产品和核心专利的本土医药制造企业。在这家企业的“大脑”机房,通过一块大屏就能看到整个生产车间的运行情况,只需在中控室电脑上输入生产参数,就能发出生产指令,来自全国各地的原材料经检验合格、放行,便在自动化生产车间“排队”进入流水线,通过自动化生产,“蜕变”成一盒盒药品。
“以前手工操作,一条生产线上有数十人,现在几个人就能管好一条流水线。”张乾友说,现在生产车间从提取、制剂等各工序均实现自动化装备、信息化管控。经过自动化改造后,各生产线饱和日产量可达5000余件。这还仅仅是智能工厂的“日常战绩”。
原本传统的生产流水线,在数字赋能下变得“智慧”起来,偌大的生产车间里,零星的几个工人成了机器间的“点缀”,管理人员在“云端”就能把控产品质量。
传统的生产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产品质量还难以控制,自从后台用上了这套智能系统,生产过程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产品质量更加可控,生产现场更加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数字化带来的“甜头”远不止这些。在车间的另一角,产品入库机器人很吸引眼球。只见它们有节奏地旋转、摇摆手臂,按规定程序有效执行命令,按品种、分批号进行自动分拣、入库……动作精准快速。
原来靠人工进行产品入库,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采用机器人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药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传统药品生产提出了新要求,老厂的设备逐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贵州神奇药业投资建设打造的沙文“智慧工厂”,从里到外优化升级,车间、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实现产品从设计、加工、检测、装配全流程透明化、智能化、数字化。
神奇药业的智慧工厂2021年底投产,近两年来有效改变了公司曾经多基地、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落地高新区到新建研发生产基地并投产,贵阳高新区为企业引进人才,帮助员工解决住宿、子女就学等问题,还组织区域内企业相互交流、借鉴、学习,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神奇药业将持续创新,本着“质量为神、疗效必奇”的方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神奇”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易颖